直径大66%反而更暗?拆开外壳看门道
上周帮电子社团检修灯牌时发现怪事——5mm红光管阵列的亮度竟比旁边3mm的暗三分之一。拆解对比发现,?某国产5mm型号的芯片尺寸只有0.25mm2,而3mm进口货芯片达到0.4mm2。这事儿就像买西瓜,个头大的可能空心,关键得看红壤比例!
实测数据对比(照度计距光源10cm):
型号 | 标称亮度 | 实际亮度 | 芯片面积 |
---|---|---|---|
?3mm日亚蓝 | 900mcd | 1050mcd | 0.42mm2 |
5mm国产蓝 | 1200mcd | 730mcd | 0.28mm2 |
3mm台系红 | 350mcd | 400mcd | 0.38mm2 |
看出猫腻了吧?标称亮度都是实验室理想值,实际使用中散热差异会让亮度打七折!
电压相同为何亮度差三倍?
去年采购季遇见邪门事:两家供应商的3mm绿光管都标2.9V,实际亮度差三倍。用电子显微镜扫描发现:
- 亮度高的采用氮化铝衬底,导热系数提升40%
- 劣质品用玻璃纤维基板,热堆积导致光衰加速
- ?金线键合工艺比铜线亮度稳定度高22%
更绝的是某山寨厂骚操作——在环氧树脂里掺荧光粉,初始亮度爆表,三个月后衰减60%!这教会我们:?亮度不仅要看初始值,更要看衰减曲线。
散热设计的致命误区
都说5mm散热好?实测打脸数据来了:
测试条件 | 3mm陶瓷封装 | 5mm塑料封装 |
---|---|---|
连续工作1小时 | 温升18℃ | 温升35℃ |
亮度保持率 | 98% | 83% |
1000小时光衰 | 5% | 18% |
封装材料比尺寸更重要!见过最离谱的5mm二极管,塑料外壳厚达0.8mm,芯片像蒸桑拿似的被闷在里头。
水下亮度衰减的离奇现象
做景观鱼缸照明时发现:5mm蓝光管入水后亮度衰减55%,3mm的只降22%。光学专家道破天机:
- 大尺寸封装产生更多漫反射
- 长光程加剧波长吸收
- 环氧树脂遇水折射率变化
现在高端水族灯都改用3mm硅胶封装+半球透镜,实测水下亮度提升70%,这钱花得值!
上个月有个创客小伙不服气,非说5mm亮度碾压3mm,我直接给他看了工业探伤仪用的紫外二极管——3mm尺寸却能维持2000小时零光衰。这行当水太深,下次挑二极管记得带游标卡尺和砂纸,测完直径磨开看芯片,比啥参数表都靠谱!